2016年元旦,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恩·施密特教授(Pro. Brain Schmidt)正式履新,成为了该校历史上的第12任校长。国立大学校监加雷思·埃文斯(Gareth Evans)这样评价他--“作为世界一流的领袖,施密特校长的远见卓识、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必将带领这所学校登上前所未有的高峰。”
施密特出生于美国西北部的蒙大拿州,13岁时,随父母搬到了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州。1989年,他从亚利桑那大学毕业,随后在哈佛大学连续取得了天文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也正是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,他邂逅了未来的伴侣,来自澳大利亚的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詹妮弗·戈登(Jennifer M Gordon)。
1994年年底,施密特夫妇移居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,而这一住,就是21年。关于堪培拉,施密特认为,这已经他居住过的比较大的城市了,而且鸟语花香,有音乐会,有很棒的饭店,但又不失宁静。就像他说的那样,“对我而言,堪培拉是一个完美的地方。”
施密特表示,成为国立大学的校长是他的梦想,而现在,正是梦想成真的时候。“人民是是国家强盛的原因,而大学则能够给与人民知识与力量,让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。所以,我选择了这份工作,同时肩负起国家的未来。”施密特说道,“但是,这份工作很辛苦。大学里有数千名教职人员,每人的思想观念又各不相同,所以,和他们一道工作可不容易!”
的确如此。
在上任以来的几个月里,施密特大幅缩减财政预算,部分亚洲语言相关课程被取消,教师裁撤者众多,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关注。澳大利亚主流媒体《澳大利亚人报》日前刊发了国立大学前中文研究学者杰瑞米·巴梅教授(Pro. Geremie Barme)对他的质疑,并称,这将是新任校长的“首个挑战”。面对“挑战”,施密特则认为,这不是简单的“缩减经费”或“裁员”,而是出于对学校未来的考量,做出的战略性调整,其最终目的,仍是巩固国立大学在亚太研究领域的权威,并使之走上“可持续性发展”之路。
最后,在谈到远渡重洋的中国留学生时,施密特认为,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术环境可能更注重于“实干”,所以,他推荐在国立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们可以“劳逸结合”。“我希望,来自中国的同学们能够在这所大学里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。同时,当毕业之后,无论走到哪里,国立大学曾经提供的教育,都能够支持你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”施密特校长如是说。
考拉留学网站免责声明
我要提问 - 让专家主动与您联系!
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,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,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。